“这么好的医生怎么能得病呢?我们亲戚朋友还没谢谢她呢!”王茂林这个朴实的汉子声音哽咽了。无极县的王茂林谈起张笋说:“自从2000年看病认识张笋医生后,家里不管谁有病了,都第一时间联系她——我把她当作了朋友、亲人!”
2000年,王茂林的一个亲戚患脑梗塞,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了一个多月也不见好转,就转院住进了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神经内科,恰巧主治医师就是张笋。
王茂林到医院进行探望时,对这个医生印象不错:从来不板着脸,也不冷言冷语,还会不厌其烦地给病人解释所有疑问。经过张笋十六七天的精心治疗,亲戚很快就出院了。
“这个医生不错,有事就找她了。”王茂林当时也就这么一想,没想到后来婶子看病、朋友的父亲看病,还真是三番五次联系起张笋来。2010年初,王茂林的母亲查出患有脑血栓,他想到了张笋,立即转院来到和平医院。张笋让王茂林的母亲做脑部CT,仔细检查后发现,诱发这次犯病的真正原因是一根毛细血管出现了问题。找到了病根,张笋制定了一套周密的治疗方案,很快王茂林的母亲就痊愈出院了,如今80岁的老人身体一直不错。“能认识这么一位好医生,真是幸运。”王茂林心里充满了感激。
几个月前,王茂林想带父亲到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检查身体,却得知了张笋医生身患癌症的消息,于是王茂林向张笋救治过的病人及家属发出了前来看望张笋医生的倡议。
“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这些患者赞誉的背后,是张笋多年来坚守的职业精神——白求恩精神。在张笋的案头压着这样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作为一名医生,技术很重要,良心更重要。从医17年,张笋从不怠慢一名患者,从不放过一个疑点,从没接受过一个红包,从没遭到过一次投诉。
“我从不畏惧死亡,但我特别渴望活着。因为我的病人需要我,太多太多的事情还需要我去做,特别是当前神经病学科的发展疑难复杂,还有许多的难关迫切地需要我们去突破。”张笋在面对无情的病魔时,想的还是患者和事业。
【责任编辑:丁璨】